贾跃亭发声回怼:乐视败局哪是污点?
贾跃亭回怼“乐视败局”:到底谁在定义污点?
贾跃亭怎么突然跳出来回怼了?
前几天,贾跃亭在社交媒体上发了长文,直怼外界把乐视失败定义为“污点”的说法。他说,这是“商业冒险家”的勋章,不是什么失败。这番话引发不少人争议。其实也没啥,贾跃亭这些年一直在海外造车,偶尔冒泡不奇怪。但这次回怼,确实戳到了一个“敏感点”:我们该怎么看待企业的失败或挫折呢?
乐视败局,真的能被美化吗?
很多人提起乐视,想到的可能是“跑路”“欠债”“PPT造车”。贾跃亭当年从“生态化反”的神话,一路走到资金链断裂、美股退市,确实给了公众极大冲击。说它是失败,没人会反对。可贾跃亭现在偏说这是商业冒险的代价,是值得骄傲的经历——这让人难以接受吧。问题就在于:贾跃亭把商业失败等同于英雄叙事,是过于浪漫化,还是真相被我们过于简化了?
为什么很多人对贾跃亭“恨铁不成钢”?
说实话,贾跃亭当年确实有过不少“前瞻性的想法”。视频网站、智能电视、手机,甚至影视内容自制,他确实踩中过趋势。但问题也出在这里——摊子铺得太大,节奏失控,又碰上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,资金链断得那叫一个快。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,股民被套。他说的“冒险勋章”,对这些人来说,更像是一道“伤口”啊。所以,公众的不满,其实是对被辜负信任的一种反应。
贾跃亭回怼背后,反映了什么心态?
贾跃亭现在在美国那边埋头造车,FF汽车虽然还没真正走向大众市场,但他显然不甘心被归为“失败者”。某种程度上,他的回击,也是想为自己“平反”,或者说,是重新定义自己在商业史上的位置。这种心理其实挺常见,很多人失败后,会本能地想“我不是输,我只是还没赢”。
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类“商业冒险家”?
其实也不必太极端。商业世界从没有“稳赚不赔”的神话。贾跃亭的乐视确实搞砸了,但他也提醒我们:创新和冒险,本身就有代价。关键是,代价由谁来承担,以及事后是否有人真正反思。分享一句老话:“成功的故事千篇一律,失败的背后各有各的坑。” 说不定哪天FF真成了,贾跃亭又能回来“洗白”呢——商业世界,有时候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可以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